魏氏磚雕:從百年傳承到現(xiàn)代創(chuàng)新
“無雕不成屋,,有刻斯為貴。”從漢磚上的畫像,,到宅院塔寺中的精美磚雕,,古人以磚為紙,留下內容豐富,、技法精湛的磚雕作品,。作為古老技藝,磚雕在一代代工匠的傳承創(chuàng)新下,,散發(fā)著獨特魅力并成為藝術瑰寶,。
在隆德縣鳳嶺鄉(xiāng)于河村魏氏磚雕扶貧生產車間,鄉(xiāng)村匠人們用刻刀將一塊塊青磚精雕成一件件藝術品,,將非遺技藝發(fā)揚光大的同時,,也讓當?shù)剞r民掙上了“文化錢”。
西北豐盈沃土 孕育磚雕之花
磚雕作為建筑雕刻,,起源于商周,,發(fā)展于唐宋,鼎盛于明清,。魏氏磚雕在吸納眾家之長、繼承傳統(tǒng)工藝的基礎上,,由晚清匠人魏孝祖創(chuàng)立,,歷經五代人的傳承,至今已有127年的歷史,。關于魏氏磚雕經由甘肅莊浪流傳而來的往事,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卜文俊道出了來龍去脈。
第一代傳承人魏貢萬,,莊浪縣臥龍鎮(zhèn)魏家灣村人,。光緒年間,莊浪縣修建羅家大寺,,請來3位河北磚雕匠人,,年僅12歲的魏貢萬對磚雕手藝非常好奇,于是經常和同村的娃娃一起去看,。見此情形,,匠人就讓這些娃娃自己隨心捏東西,且稱誰捏得好就收為徒弟,。
帶著好奇和激動的心情,,魏貢萬當場就開始捏泥玩,。平時善于觀察,又專心細致,,他制作的泥玩樣式新穎,、靈動可觀,瞬間就吸引了幾位匠人的眼球,,收其為徒,。學徒3年,魏貢萬勤于學習,,樂于發(fā)問,,基本掌握了磚雕藝術的制作和燒制工藝。15歲那年,,羅家大寺修建完成,,河北匠人返鄉(xiāng),魏貢萬成了遠近有名的磚雕匠人,,靠著這門手藝養(yǎng)家糊口,。
成家后,迫于生活壓力,,魏貢萬走南闖北蓋房子,、修寺院,不僅賺到了養(yǎng)家錢,,而且手藝越來越精湛,。在此期間,兒子魏福慶耳濡目染,,仿效行之,捏脊獸,、畫雕花等成了他與父親共同的喜好,。
長江后浪推前浪。魏福慶在繼承基本磚雕藝術的同時,,不斷吸收河南師傅楊宋家的獨特技藝。經過學習,,魏福慶掌握了北方傳統(tǒng)磚雕的各種制式和特征,,成為第二代傳承人。“能畫,、會寫、懂雕刻,,粘匠會做,,木匠會推,,瓦匠會燒,還會做針線,,魏福慶樣樣精通,。”卜文俊感慨地說,,手巧,、眼疾、腿勤,,在魏福慶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。
新中國成立后,,魏福慶攜妻兒來到隆德縣鳳嶺鄉(xiāng)安家落戶,,磚雕技藝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“落腳點”。當時,,魏福慶在生產隊里負責燒窯,,燒制出來的磚瓦顏色好、硬度好,,很受歡迎,。
俗話說得好,“一技之長才是安身立命之本”,。為了維持生計,,魏福慶將手藝傳給了兒子魏世祥。至此,,魏氏磚雕在隆德縣鳳嶺鄉(xiāng)扎下了根,。魏世祥作為第三代傳人,13歲就跟隨父親學藝,,因為念過私塾,,又喜歡戲曲,傳統(tǒng)文化的熏陶讓他多了幾分悟性,,在拓展祖?zhèn)骷妓嚿嫌兴鳛椋灿兴黄?。在把青磚轉化為藝術品的過程中,,他將“軟雕”“硬雕”兩項絕活同時融入磚雕技藝,創(chuàng)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磚雕作品,,生意做得風生水起,。
破陳規(guī)變思路 廣開門傳技藝
傳統(tǒng)手工藝的發(fā)展與創(chuàng)新固然離不開優(yōu)秀的傳承人,但隨著年齡增長,,魏世祥的憂慮越來越重:“‘魏氏磚雕’傳給誰,?”“生了5個女兒,,沒有兒子,這項技藝還能傳承下去嗎,?”“‘傳男不傳女,,傳內不傳外’的祖訓能守得住嗎?”……一連串的問題讓魏世祥茶飯不思,,左右為難,。
1980年,卜文俊和魏世祥的三女兒魏鳳萍成婚,。作為上門女婿,,卜文俊自然要給岳父打下手,和泥,、取刀具,、搬東西成了他常做的事。雖說每天接觸“魏氏磚雕”,,但不能掌握核心技藝,。于是,他邊干邊學,,邊學邊悟,,抽空貼近門縫偷著看,借機湊到跟前比畫,,漸漸地萌生出“一定要跟著岳父學手藝”的想法,。面對現(xiàn)實,卜文俊多次勸說岳父傳授手藝,,魏世祥始終有所顧慮,。
沒有得到岳父的認可,為了生計,,卜文俊只好選擇去煤礦打工,。偶然的機會,他對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這個概念有了全新的認知,。“一天下班回家后,,我剛打開電視,里面就講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,。我想了想,,岳父的手藝就是這個呀,如果失傳了,,就是很大的損失,。于是,我回到了鳳嶺鄉(xiāng),。”
卜文俊借鑒書本學習非遺知識,,并把學到的東西說給岳父聽,。雖然打過8年的下手,但是年事已高的魏世祥死守祖訓不松口,。眼看這門手藝要斷了傳承,,1988年的一天,時任隆德縣文化館副館長的張國勤再次上門勸說,,希望魏世祥打破家族規(guī)矩把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,。深思熟慮后,魏世祥終于將磚雕的獨門秘籍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女兒和女婿,,此舉打破了“傳男不傳女,,傳內不傳外”的祖訓。憶起往事,,如今年過花甲的卜文俊依然激動不已,。
接手“魏氏磚雕”,卜文俊作為第四代傳承人,,他系統(tǒng)學習了選土、配料,、釀泥到捏制,、雕刻、建窯,、燒制,。1995年,在征得魏世祥的同意后,,卜文俊開始招收外姓學徒,,推動磚雕技藝向更廣更遠發(fā)展。2014年,,他被確定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,。
從手口相傳到獨立制作,對軟雕工藝進行改進,,采用現(xiàn)代技術進行翻模使產量翻番,,再到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大膽創(chuàng)新,30年來,,卜文俊的磚雕手藝越來越精湛,,達到落刀生花的水平。他和家人制作出的磚雕作品在遵循古法的基礎上,,兼收了各地文化旅游景點的磚雕藝術精華,,創(chuàng)作出的鹿鶴同春、龍鳳呈祥,、獅子滾繡球等活靈活現(xiàn),,梅,、蘭、竹,、菊等100余種磚雕深受群眾喜愛,。
產生經濟效益才能使傳統(tǒng)文化得到有效傳承、保護,、發(fā)展,;有了手藝,就要發(fā)揚光大,,更不能保守,;只要肯學,必須教會,,卜文俊始終秉持這些信念,。為了擴大產能,2011年卜文俊投資50萬元成立了隆德魏氏磚雕有限責任公司,,開始批量化生產,,吸納周邊村民學習磚雕技藝,接收村民,、留守婦女,、殘障人士等30余人就業(yè)。
“產能擴大了,,還要銷得出去才行,。”卜文俊頻繁輾轉于各地的展銷會,改被動上門求購為主動積極對接的銷售方式,,尋路子,、搭展臺、出精品,,使魏氏磚雕產品由“藏在深閨人未識”到全國小有名氣,,市場逐漸被打開。首單生意凈賺5萬元,,這讓卜文俊信心大了,,底氣足了。
2016年,,隆德縣爭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(fā)展專項資金,,投資建設“固原磚雕(六盤魏氏磚雕)傳承保護基地”。2017年8月,,投資180余萬元的于河村魏氏磚雕生產扶貧車間建成,,年生產青磚60萬塊、磚雕工藝品5000件。魏氏磚雕從原來獨門獨戶的手工制品走上了公司化,、規(guī)?;a的道路。
一花獨放不是春,,百花齊放春滿園,。如何讓磚雕技藝惠及更多的人?村里的留守老人,、中年婦女蝸居在家,,沒有收入,卜文俊看在眼里,,急在心上,。怎樣幫助鄉(xiāng)親們掙到錢,卜文俊有了自己的一盤棋,。魏氏磚雕公司通過“公司+農戶+營銷”的生產性保護模式,,開發(fā)新產品400余種,公司年產值560萬元,、年銷售額386萬元,、年發(fā)放工資80多萬元,生產的各類手工磚雕制品,,建筑用批量磚雕產品,,各種仿古建筑材料走俏市場,產品銷到了甘肅,、陜西、青海等地,,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,。
卜文俊打破陳規(guī),魏氏磚雕的發(fā)展取得了豐碩業(yè)績,??墒牵_拓新市場,、形成銷售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“瓶頸期”,。正當卜文俊愁眉不展時,27歲的兒子魏亞龍效仿父親辭職回鄉(xiāng),,主動接過魏氏磚雕傳承,、發(fā)展、創(chuàng)新的重擔,,成為第五代傳承人,。
勤鉆研拓市場 非遺“活”起來
1988年,魏亞龍在于河村出生,,爺爺魏世祥,、爸爸卜文俊,、媽媽魏鳳萍都是磚雕制作匠人,看著一塊塊泥巴在他們的手里變成活靈活現(xiàn)的物件,,青磚上的蒼松翠柏遒勁有力……在長輩們的熏陶下,,魏亞龍對磚雕技藝有了別樣的情感。小學,、中學和大學的各類手工制作比賽中,,魏亞龍總能拔得頭籌,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對象,。2011年大學畢業(yè)后,,和大多數(shù)年輕人一樣,魏亞龍懷揣夢想,,試圖在城里扎根,,于是就留在江蘇工作??墒?,磚雕技藝的傳承使命讓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。和妻子經過反復商量,,2015年秋天,,魏亞龍回到家鄉(xiāng),師從父親,,學習磚雕,,打理公司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,。這個道理,魏亞龍懂得,。作出了決定,,就沒有回頭路;既然接手,,還得踏實往前走,。從軟雕到硬雕,從選土,、釀泥,、制坯,再到陰干,、燒制,、雕刻、打磨,魏亞龍都認真學習,,遇到不懂的地方,,父親一遍又一遍示范。很快,,魏亞龍掌握了花草圖案,、人物瑞獸和民俗工藝品的雕刻技術,也得到了父親的賞識,。“這個娃娃挺穩(wěn)重,,愛學習,愛鉆研,,是個干事業(yè)的,。”卜文俊贊賞道。
通過對公司發(fā)展狀況的詳細了解,,魏亞龍利用所學知識,,對公司進行升級改造和調整,并對工廠原有的設備和電路系統(tǒng)進行改良,,增加模具,,當年產量就提高了30%。
作為傳承人,,魏亞龍深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與時俱進,,融入現(xiàn)代科技手段,注入文化創(chuàng)作元素,,靈活運用傳統(tǒng)技藝的同時力求再突破再創(chuàng)新,。經過多次外出考察,不斷借鑒經驗,,反復取證試驗,,魏亞龍團隊開發(fā)了軟模制作工藝,從最初的手工雕刻到翻制量產,,從原來的10余人到現(xiàn)在的上百人,從十幾萬元的產值躍升至幾百萬元,,不僅讓昔日的家族手藝成了家鄉(xiāng)致富的新途徑,,還讓周邊群眾實現(xiàn)了家門口就業(yè),讓農民掙上了“文化錢”,。
2020年,,魏氏磚雕建成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(yè)工坊,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活動,,為當?shù)?0余名留守婦女和殘障人士提供了就業(yè)崗位,。“我是附近的溫堡鄉(xiāng)人,在這打工不僅能掙錢、學手藝,,晚上回家還能照顧娃娃,,挺好的。”女工張平珠說,。
近幾年,,隆德縣深挖非遺資源,與現(xiàn)代創(chuàng)意設計巧妙結合,,一系列非遺文創(chuàng)產品不斷涌現(xiàn),,“國潮”“國風”新時尚潮起云涌,備受年輕人青睞,。傳承百年的古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活起來”“火起來”,,有力助推文化產業(yè)發(fā)展和文化消費全面升級。
歷經五代人的努力,,魏氏磚雕項目于2018年5月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(tǒng)工藝振興項目,。2019年6月,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優(yōu)秀實踐案例,。2019年10月,,入選第一批“寧夏優(yōu)品”。2020年,,入選第十二屆薪火相傳——匠心相傳助力扶貧杰出團隊,。同年,被評定為自治區(qū)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就業(yè)工坊,。
如今,,磚雕產品廣泛應用于景觀園林、餐館茶樓,、新農村建設,、樓房、寺廟等仿古建筑,,成為美化房屋不可或缺的材料,,魏氏磚雕也走出了一條“生產性保護+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”非遺技藝傳承壯大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道路。
歷時百年,,魏氏磚雕見證了手藝傳承的艱辛不易,,也印刻著工匠們精益求精的不變初心。12名傳承人已經搭上現(xiàn)代化發(fā)展的快車道,,讓博大精深的磚雕文化綻放新的光彩,。(記者:毛小勤 王娟)
相關新聞
-
第60項,!“西夏陵”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
[2025-07-12] -
華彩六盤 滬上綻放
[2025-07-09] -
歡歌熱舞慶“七一”
[2025-07-01] -
圖說新聞 | 涇源雅豪度假區(qū)營地
[2025-07-01] -
“村BA”的舞臺 永遠熱血沸騰
[2025-06-27] -
寧夏第八屆“村BA”閉幕
[2025-06-25] -
西吉縣2025年“尋找安詳 戲韻秦腔”展演精彩開鑼
[2025-06-24] -
第二屆全區(qū)六盤雛鷹中學生校園足球訓練營在固原市開營
[2025-06-16] -
沃野田疇翻綠浪,六盤山下好風光,!
[2025-06-15] -
黃土塬上好豐景
[2025-06-1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