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的記憶
翻看日歷,,今年冬至在周末,,忽然就想起第一次冬至吃餃子的情形,。那年我23歲,,人在鄭州,,正為一紙文憑遑遑奮斗。身在西北,,自小知道大年初一有吃餃子的習俗,,卻從未聽人說過冬至也有吃餃子的講究。真是五里不同村,,十里不同俗啊,。
記得那年冬至,天有些陰,,卻不冷,。有同學說,晚飯吃餃子,,而且強調冬至節(jié)氣,,要吃餃子,不然會凍掉耳朵,。我驚奇還有如此說法,。河南的冬天,遠沒有寧夏冷,,對于習慣了凜冽寒風的西北人來說,,中原的冬季要綿軟得多,有如我們的晚秋,,哪里就能凍掉耳朵,,想凍紅都不易。不然,,宿舍里有暖氣片而無暖氣,,我們照樣喜笑顏開、活蹦亂跳地出出進進,,換作家鄉(xiāng)故地,,怕要連天抱怨:“凍死了!凍死了,!”
入鄉(xiāng)隨俗,。對于天天感嘆食堂伙食差的學生來說,有餃子吃那真是天大的好事,。只是事過境遷,,不管如今如何使勁回憶,也記不起當時吃的是啥餡的餃子,,滋味如何,?反正,冬至吃餃子的習俗,,從此牢牢記住了,。
時光流逝,,慢慢地,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家鄉(xiāng)竟也流行起來,。女兒上中學那些年,,妻子工作忙,沒有時間和餡,、搟面,,冬至那天都是上街去買。餃子館的生意很火爆,,排了好長時間隊,,才買上二斤生餃,慌慌張張騎車回家,,趕在女兒上自習前煮熟,,讓她能吃上餃子。
那種急切的心情,,大約有怕女兒凍壞耳朵的成分,。至于和我擠在一起買餃子的人,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心懷此情,。
這些年,,女兒在外地,每逢冬至,,妻子都要隔屏喊話:“女兒,,冬至記得吃餃子哦!”女兒看見,,只“嗯,、嗯”地應承著。女兒一日三餐都點外賣,,南方餃子館少,,想必每年冬至都沒有吃到餃子。有一年冬至,,我們一家三口分屬三地,,看著朋友圈里,大家熱火朝天地吃餃子,、曬餃子,,心里非常難過,于是,,就寫了一首題為《冬至》的短詩:
冬至
我宅家里
妻出差銀川
女兒,,南漂滬上
我囑女兒
中午吃餃子
女兒在微信里
“嗯”了一聲
那一個“嗯”
輕得像飛起的羽毛
我嚼著餃子
少鹽,沒味道
當下,冬至吃餃子,,已人盡皆知,,風靡山城,大有蓋過大年初一吃餃子的勢頭,。相信大家和我一樣,非常喜歡在冬季白日最短的這一天,,聽到家家砧板上響起叮叮當當?shù)亩琊W聲,,看見熱騰騰的餃子出鍋時,所升騰起的一片霧氣,,喜歡陽氣初生,,春天又來。
冬至適逢周末,,家家剁餡煮扁食,。冬至有聲、有味,;冬至溫馨,、愜意。
冬至讓人歡喜?。ㄗ髡撸褐芙▽帲?/span>